微信下狠手了
有时候一想,作为微信团队的产品经理也确实挺难的,经常需要处理一些无能为力的需求。
什么叫无能为力的需求呢?
就是那些场景逻辑正确、需求成立、产生用户价值但又被一小部分人玩坏了的设计。
举个例子。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当年朋友圈仅上线了一天就下掉的表情包回复评论功能么?
上线当天,朋友圈异常火爆,整个开启了表情包斗图模式。
可好景不长,这个功能很快就被下线了。
虽然微信团队没有对外说明具体原因,但明眼人都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功能被一小撮人玩坏了。
因为表情包图片中的内容不可控,所以这个功能为一些不雅或者不正确图片以及GIF动图提供了展示空间。
作为一个具备全民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产品,微信无法容忍也不允许这种负面场景的存在。
所以,这就是一个被下线的且无能为力的需求。
这两天我在用微信时也发现了一个小变化,思考过后发现,这其实也是一个无能为力的需求。
有个做微信开发的朋友说,微信这次是下狠手了。
举个例子。
在最新版本的招商银行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中,展示的消息内容是下面这样的,只有交易时间、类型和金额。
如果你对这些细节比较敏感,一定发现了和之前有所不同。
从实用性来说,现在的展示内容其实不如之前,因为我无法知道是招商银行的哪张卡以及谁给我转了账。
如果是之前的消息模板内容,这些信息展示非常清晰,甚至还有高亮颜色显示。
除了这些差异外,可能你也注意到上图中红框里的内容没有了。
大概率来说,这依旧是个被玩坏的功能。
尤其是红框中的内容,看起来是为开发者提供的自定义备注功能。
也就是说,开发者可以在这里写上他们想写的内容。
我找了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公告,在今年三月份时他们宣布了会对这个设计进行修改,之后的正式生效时间是 5 月 4 号,也就是前两天。
具体规则上,主要有三个变化。
1、去除自定义颜色、表情符号;
2、去除尾部/备注内容;
3、去除首行内容;单个中间主内容不超过 20 字,且不支持换行。
至于原因,官方是这么说的。
为此,官方也提供了 bad case 的案例展示。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明显是一些商家和开发者在做刻意诱导。
虽然这么干的人在整个大盘中只是一少部分,但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粥。
作为一款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产品,微信的做法也很直接,堵死这条路。
从产品决策角度思考,这么做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的确会堵死这种刻意营销和诱导,还服务号模板消息一片清净。
第二,也会给那些提供正常服务的开发者带来影响,对用户体验是有打折的。
照样举个例子。
之前我们星球同学续费时我会收到知识星球服务号推送过来的消息,消息内容里我知道是具体哪位同学续费。
这个修改上线后,推送过来的就只有一个金额,也不知道具体是谁,这就让我比较抓瞎。
显然,修改之前的体验会更好。
微信团队做出这个决策并不会跟每一个开发者协商,他们只能从大盘角度去判断然后做好提前量。
一旦执行,其他的开发者就只有一个策略,跟进并做调整。
比如,知识星球的服务号模板消息就针对这一变化做出了调整。
你看,这就是一个场景逻辑正确、需求成立、产生用户价值但又被一小部分人玩坏了的设计。
虽然这个决策会损伤一部分正常开发者和用户的体验,即便一开始的狠手会遭来吐槽,但长期看却是正收益的。
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正向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含了各种异常场景以及人为主导可能性的过程。
任何一个功能或设计,只要覆盖和涉及的用户足够多,只要有利益生成空间,那都有被玩坏的可能性。
所以,一款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不只是持续去创新做新东西,维护系统、跟bad case博弈、寻求大盘的整体最优解也是日常工作。
这个过程,充满挑战,需要思考,需要判断,需要原则。
有时候,一款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背后产品决策者意志的体现。
这么看,微信背后的意志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会如何思考并做决策?
想每周学点技术知识的产品经理们,可以买断我正在更新的产品经理学技术专栏。
简单说,这是一本正在写的新书,你不仅能每周阅读最新内容,还能在出版后获得一本实体书。